事關政治、經濟、民生的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將于于2021年3月4日、5日先后在北京召開,“兩會”已經聚焦了全國人民的目光,各行各業都想了解,兩會會對工程機械行業產生哪些影響。
3月1日召開的全國政協十三屆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決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于2021年3月4日在北京召開。建議會議的主要議程是:聽取和審議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和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以來提案工作情況的報告;列席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聽取并討論政府工作報告及其他有關報告,討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
今年兩會正逢“十四五”開局之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啟之年。在這一特殊時點舉行的兩會,承載了更多的意義和期待。從代表委員、業內人士以及獲悉的擬提交提案和建議內容來看,新基建、科技創新、碳達峰和碳中和、鄉村振興或將成為今年兩會的熱點話題,而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等宏觀政策走勢也備受關注。
新基建投資要“準”
新基建領域的投資,應主要圍繞新能源充電樁、高速軌道交通和5G等數字經濟基礎設施類項目。比如區塊鏈,數據中心,由于數字經濟轉型十分迫切,在增長壓力之下,需要增加新基建投資強度,以便創新科技企業的產出能夠盡快填補傳統產業減速形成的缺口。
當前,新基建在創新驅動發展及行業共性技術難題的攻關上,應堅持市場需求牽引、需求導向、目標導向,進一步推動產業鏈與創新鏈融合發展,以企業為主體,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激發和釋放企業創新力。
目前區塊鏈、云服務、人工智能和大數據都進入了產業化快速發展階段,有些方面的基礎設施發展得還不夠充分,目前多個地區將區塊鏈和數據中心作為主要基建領域,也體現了這種客觀要求。5G應該加大和加快建設,有些文化娛樂消費領域的產品,比如VR、AR、XR技術需要5G支持,這些領域的應用可以擴大消費,滿足人民群眾對更高質量精神消費的需求。
“區塊鏈在優化業務流程、降低運營成本、提升協同效率、建設可信體系等方面的優勢,有利于解決工程機械產業鏈中面臨的各種問題,建議推動工程機械行業區塊鏈建設。”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鐵建重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飛香表示。
下好科技創新“先手棋”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2021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今年多位兩會代表委員的建議和擬提交提案也聚焦于科技創新。
民建中央、農工界別小組和九三學社中央均擬提交相關提案,從如何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如何助推科技型初創企業集群健康發展以及如何推進科技金融健康發展等角度對科技創新發展提出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江西財經大學貿易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李秀香表示,“十四五”時期必須要提高科技創新水平,不斷實現“從0到1”的突破,才能創造新發展動能。她建議,培育創新“引領”企業,一是完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二是加快科技孵化器建設。
碳達峰、碳中和引領綠色轉型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為2021年的重點任務之一。中央深改委會議也強調,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統籌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
“碳達峰表面上是約束碳排放強度問題,而本質是能源轉型和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事關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中國電力技術市場協會儲能設備技術專委會秘書長郭云高認為,應擴大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供給占比,提高能源效率、降低單位用能排放,降低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農工黨中央在擬提交提案中建議,大力實施終端能源電氣化,加快民用散煤、燃煤鍋爐和工業爐窯等用煤替代,盡快降低煤炭消費占比。同時,加快非化石能源發展,在“十四五”末將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例提高至20%及以上,2030年力爭達到30%。
宏觀政策如何“正?;?rdquo;備受關注